在这里,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历史;在这里,中国诞生了国内第一台甲醇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也正是在这里,全球慢慢的变多的船舶用上了中国造的“绿色心脏”。10月31日,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企开放日暨品牌宣传周活动走进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风口财经记者跟随采访团零距离感受“国之重器”。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核心大型专业化船用低速发动机制造企业,致力于建设变成全球一流船舶动力企业。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重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诞生,到如今LNG、甲醇等低碳零碳燃料主机接连下线、领跑全球,中船发动机正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的“中国动能”。
走进中船发动机的机加车间,全球顶级的大型数控镗铣床林立其中,依次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加工的发动机三大件——机座、机架、缸体,经过一定的加工工序后,形成零件成品。“这里每一微米的精度都关乎最终产品的可靠性与寿命。”中船发动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小强介绍。
走进总装车间,左手边是发动机总装工位,右手边是预装工位。成品后的机座、机架、缸体在预装工位装配,完成各工序组装后,由行车吊运至总装工位进行合拢。杨小强以正在台位的6G60主机举例,合拢后的主机高约13米,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重500吨,相当于250辆汽车的重量。
主机在总装工位合拢完成后,接着进入发动机调试阶段,完成各项功能试验、安保实验以及负荷实验后,就可以对外交验流程。然后经过包装、防护以及清洁后,一台台发动机通过行车整机吊运至码头,装船发运至各个船厂。
一台主机的生产流程,也浓缩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中船发动机是当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从试验台到码头总成一体化吊装发运能力的船用发动机制造企业。”杨小强说,中船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船用低速机制造业从零起步,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生动缩影。
早在1958年,彼时的大连造船厂柴油机车间(中船发动机大柴公司前身)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6ESD60/106重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并安装于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4500吨油船“建设9号”上。这台机器的轰鸣,彻底打破了国内不能制造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历史空白,为中国造船工业装上了自主的“心脏”。此后,宜昌、青岛等地的船用低速机企业相继成立并发展,共同奠定了中国船用动力事业的基础。
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国际竞争力,2017年,中国船舶集团作出战略性部署,将原青岛、宜昌、大连三个船用低速机制造企业整合重组,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历经六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中船发动机已形成了涵盖铸造、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调试的全流程生产能力,全面开启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动力制造与服务企业的新征程。
通过不断努力,中船发动机已具备Everllence、WinGD、J-ENG三个专利全系列船用低速发动机生产能力,通过了国际九大船级社的生产制造认证,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LNG运输船、PCTC汽车运输船等全种类商用船舶,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已累计交付船用低速发动机超3000台(套)、5000万马力,70%以上随船出口到世界各地,赢得全球广大船东的认可,连续多年成为全世界知名船企的优秀合作伙伴。
强大的制造实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是中船发动机如今驰骋全球市场的底气所在。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与信息中心主任张永介绍:“5年前,我们的船用低速发动机零部件自主化率在75%左右,如今已经接近90%。”
这离不开中船发动机立足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探索。中船发动机布局“动力成套装备、动力配套、动力服务、新兴起的产业”四大产业,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总部+基地”与“战略+运营”的管控模式,着眼船舶动力全产业链发展布局,确定了三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
其中,青岛总部逐步建成“市场营销、生产与供应链、技术信息化、客户服务”四大业务管控中心,作为全系列多燃料动力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宜柴公司打造低速发动机关重铸件、中小缸径发动机关重核心部件的配套基地和中小缸径动力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大柴公司发展成为大缸径动力成套装备制造和大缸径发动机关重核心部件配套基地。
张永介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船发动机目前拥有3个省部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技术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拥有600余人的技术人才队伍。近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5项,专利授权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0%。
“我们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年均有首制机型交付市场,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杨小强介绍。
“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就必须开辟新赛道。弯道超车真的容易吗?换条新道路,才有机会实现领跑。”杨小强说,这条“新道路”,正是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技术。
面对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与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中船发动机抢抓历史机遇,在绿色低碳动力领域全面布局。
在低碳、零碳燃料主机方面,中船发动机坚定走在前。自2021年起,每年均有首制型号的LNG或甲醇燃料主机交付市场。在LNG领域,先后交付了世界首台双机双桨主机6X72DF-2.2+iCER、首台大缸径9X92DF-2.0+iCER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燃料低速机;在被誉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新宠”的甲醇燃料领域,中船发动机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5月18日成功交付国内首台6G50ME-C9.6-LGIM+EGRBP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实现了国产甲醇双燃料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进入2025年,中船发动机又陆续交付了全球首制7S60MEC-LGIM-EGRBP甲醇双燃料主机、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智能VLCC船用主机等。
杨小强说,“中船发动机拥有30多个试验台位,试验能力覆盖LNG、甲醇、氨燃料等全系列多燃料低速船用发动机产品,多燃料试验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们的订单饱满,排产已至2028年。”
展望未来,随着甲醇、氨等清洁能源船舶的陆续投产,覆盖全缸径、全系列的低碳零碳船舶动力产品谱系将在“十五五”期间形成。杨小强表示,中船发动机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全球船舶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绿色优质的动力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航运事业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