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10个月,我国柴油机市场在宏观政策与内需复苏的双轮驱动下,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此过程中悄然生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通过对多缸柴油机及商用车用柴油机两大核心板块的十强企业排名进行剖析,能清楚地看到一条“强者恒强,优者更优” 的发展主线。
在多缸柴油机(涵盖商用车、工程机械、农机等多个领域)这一更广阔的市场中,头部企业的席位基本落定,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竞争梯队。
潍柴控股以累计销售64.8万台、市场占有率高达18.98%的非常大的优势,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其10月单月7.5万台的销量,不仅远超别的企业,更实现了2.1%的环比正增长和26.9%的同比高增长,在行业整体环比下滑的背景下逆势上扬,彰显出其强大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
玉柴集团以累计47.5万台销量、13.89%的市场占有率稳固在行业第二的位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同比增速,前10个月累计增长高达27.2%,是前十强中增长最为强劲的企业之一,这表明玉柴在产品结构、市场策略上的调整成效显著。
云内动力(8.55%)与安徽全柴(8.23%)市场占有率相差无几,分列第三、四位,构成了十强中的“中坚力量”。两者累计销量均超过28万台,且同比均保持正增长,特别是全柴,前10个月累计同比增长14.1%,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第五至第十名的企业,包括浙江新柴(6.11%)、东风康明斯(5.27%)、江铃汽车(4.87%)、新动力科技(4.16%)、蜂巢动力(4.14%)和解放动力(4.06%),共同瓜分了约29%的市场占有率。这一区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企业排名随时有可能因市场波动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蜂巢动力和上海新动力(即新动力科技)作为增长新势力,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5%和21.4%,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成为榜单中不容忽视的上升力量。
格局透视: 多缸柴油机前十强企业合计占据78.26%的市场占有率,行业集中度已处于较高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新进入者门槛极高,现有头部企业已通过规模、技术、渠道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
当视角聚焦到柴油机市场的“主战场”——商用车领域时,十强榜单的座次发生了微妙变化,更能真实反映企业在核心卡车、客车市场的竞争地位。
在商用车这一高价值领域,潍柴控股的一马当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以21.16%的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是唯一份额超过20%的企业,龙头地位无可争议。而玉柴集团则成为本年度最大的亮点,其10月单月销量同比暴增125.7%,1-10月累计销量同比猛增53.6%,增速在十强中一骑绝尘,市场占有率达到12.59%,稳居第二。这充分证明了其在抓住“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方面的卓越能力。
与整体多缸柴油机排名相比,商用车榜单的显著变化是江铃汽车(10.02%)和福田康明斯(7.95%)的强势入围。江铃凭借在轻卡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市场占有率突破10%,居第三。福田康明斯则依托其在重卡市场的优势,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云内动力(9.82%)、解放动力(5.75%)、安徽全柴(5.68%)、江淮汽车(4.91%)、东风康明斯(4.90%)和新动力科技(4.72%)等企业,构成了商用车柴油机市场稳定而重要的参与者。它们在不同细分市场(如轻、中、重卡)和不一样的区域市场拥有各自的忠实客户群和竞争优势。
格局透视: 商用车用多缸柴油机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8.27%,甚至高于多缸柴油机整体市场。这反映出下游商用车主机厂对发动机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品牌力要求更高,强强联合的供应链关系更为紧密。
无论在多缸柴油机整体市场还是商用车市场,前十强企业已牢牢掌控绝大部分市场占有率,新玩家破局难度极大。
头部企业中,潍柴稳坐王位,玉柴、蜂巢、新动力等企业增长迅猛,而部分企业则出现同比下滑,显示出在相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产品力、渠道力和政策响应能力决定了其增长曲线。
随着“国三/国四”以旧换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未来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比拼和“新”的突破。企业将在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氢内燃机、智能化、高端细分市场(如数据中心电源) 等新赛道展开角逐。
可以预见,在环保法规日益收紧和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柴油机行业的十强榜单虽整体稳定,但内部的位次争夺将更激烈,唯有持续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长跑中最终胜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